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有两大部分组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
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核心素养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的方法如下: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
二、把握好《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认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必须要打造有效课堂,把握好每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三、“核心素养”应重视课堂的合作交流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要求,能更好地使学习成为一种合作关系,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它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的能力。
四、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本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什么是素养:
所谓的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包括道德品质、外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核心素养指在一定时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入社会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学生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科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道德与法治的五大核心素养
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核心素养是团结友善、爱岗敬业。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中,第七课第二框核心素养是教导学生要具备团结友善、爱岗敬业的品质,落实了总体国家观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针对学生品行进行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理解。
道德与法治的五大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相互融通,又各有侧重,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特征,又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保持连贯性,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的一体化设计。
本文来自作者[帛静]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bujiaoyu.com/xibu/223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帛静”
本文概览: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有两大部分组成——关键能力和...
文章不错《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核心素养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