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自何典故?

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刘蓉(清) 《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 《孟子》中也有记载。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

引申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扩展资料:

来历

原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

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可以看出薛勤对陈蕃“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一观点的反应是“奇之”,联系前面“清世志”的言论,这里“奇”当然不是“奇怪”的意思,而应当是“惊奇”的意思。可见薛勤对陈蕃的观点根本就是赞赏的态度,怎么可能去反驳呢?

再看同是记录东汉,魏晋时代资料《世说新语》,可以发现,其中对这件事的记录和《后汉书》中的记录基本一样,区别就是换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意思一模一样。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哪来的呢?

看晋朝的史书、笔记没有,唐、宋的史书、笔记也没有,直到看到清朝的散文,才知道,哦,原来在这呢。清朝文学家刘蓉,在散文《习惯说》中记述了他年轻时的一件事。

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原来这句话是刘蓉他爹说的,并且人家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可问题是,刘蓉这件事和陈蕃的事太像了,如果只看一遍,保准过几天大部分的人都得弄混。所以,后人就弄出了“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这样的杜撰语句。

参考资料: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百度百科

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出自《后汉书》中的典故: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扩展资料

同义句: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释:

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准确意思是,形成一项事物,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贬义时,多用来形容矛盾的日积月累之形成;褒义时,则形容成绩取得实属来之不易。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释:

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

比喻积累的作用,可以充实、丰富、完善自己。可用来论说学习工作贵在不断积累。

本文来自作者[从霜]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bujiaoyu.com/xibu/2269.html

(28)
从霜的头像从霜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从霜的头像
    从霜 2025年09月18日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从霜”

  • 从霜
    从霜 2025年09月18日

    本文概览: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刘蓉(清) 《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 《孟子》中也有记载。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

  • 从霜
    用户091801 2025年09月18日

    文章不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出自何典故?》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