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现象手抄报

 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光现象手抄报,欢迎阅读!

  一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自然光源是指自然存在的光源,如太阳、星星、闪电、萤火虫、磷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

 3、人造光源是指人为制造的光源,如篝火、火把、油灯、烛光、电灯等。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3、解释现象: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等。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射击要?三点一线?、手影、皮影戏等。

 三、光速

 1、光能在真空和透明物质中传播。

 2、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 C=3?108m/s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非常接近,通常也取C=3?108m/s。

 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的光速约为34 C,在玻璃中的光速约为23 c

  二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两种物质的交界面(或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对?一点二角三线?的认识:

 一点:入射光与反射面的交点叫入射点,用?O?来表示;

 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叫入射光线,用?AO?来表示,不能说成?OA?,

 经反射面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叫反射光线,用?OB?来表示,不能说成?BO?,

 过入射点O并垂直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用?ON?来表示;

 二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i?来表示,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r?来表示。

 1、 光的反射规律:

 (1) 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同在一个平面内(共面);

 (2)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分居);

 (3)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可逆)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平滑物体表面,反射光平行射出,这样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不再是平行的,而是杂乱地射向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叫做漫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要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4、光污染: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等反射太阳光,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的现象。

  三 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

 1、表面平滑的面镜叫平面镜。平整的玻璃表面、平静的水面等都可看出平面镜。

 2、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二、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具体特点为:(1)像与物大小相等(等大),(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等距),(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4)像与物左右相反(反向),(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三、球面镜

 1、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面镜叫做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发射式望远镜等。

四 光的折射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当光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光发生折射的部位是两种介质的界面处。

 二、光的折射规律

 1、认识一点两角三线。

 2、折射规律:(1)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分居);(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等角,在空气中的角大);(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三、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池水变浅;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和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彩虹;海市蜃楼;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向上弯折;透过厚玻璃看物体,物体被错位等。

 第五节 光的色散

 一、色散

 1、太阳光是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色散;如彩虹的形成。

 2、光的色散是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造成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经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按此顺序排列形成太阳光谱。

 二、色光的混合

 1、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也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

 2、红、绿、蓝三种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

 三、看不见的光

 1、把红光以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会升高;

 2、应用:?热谱图?查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红外线取暖,红外线烤箱等。

 3、在光谱上,把紫端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它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4、紫外线生理作用强,能杀菌,适当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D以保健康,过量照射有损健康;紫外线还有荧光效应,常用作防伪。

  我精心推荐

角的认识手抄报内容

导语:物理学(physics)即万物皆有理,指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是研究物质(质量)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指示在科学界中事物的道理。下面是我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手抄报,!

八年级物理手抄报内容

八年级物理手抄报内容

八年级物理手抄报内容

八年级物理手抄报内容

八年级物理手抄报内容

神奇的物理小实验

1.神奇的牙签: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原因是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2.蜡烛吹不灭: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3.能抓住气球的杯子: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因为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4.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 原因是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烧开水的。

3、电饭煲、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二、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3、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4、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

5、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6、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三、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1、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2、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3、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

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电线的电阻没有小鸟两腿之间的电大, 电线会把小鸟短路,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过

所以小鸟不会触电。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它触电身亡。

物理运动学手抄报,求排版和资料~

角的认识手抄报内容如下:

角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几何意义的图形,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手抄报将为大家介绍角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围成的一部分平面。它的度数可以用来表示这个角的大小。度数越大,角就越大。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四种。锐角指的是度数小于90°的角,直角指的是度数等于90°的角,钝角指的是度数大于90°小于180°的角,周角指的是度数等于360°的角。

角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几何学家通常使用角来测量两条线的夹角、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以及旋转的角度。例如,在三角形中,所有三个内角的度数总和为180°。因此,如果已知了两个内角的度数,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角还在三角函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等。

角在物理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测量物体的旋转速度时,角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此外,在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时,角度也可以用来表示运动方向的变化。

在工程学中,角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在设计和制造中。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角度被用来测量斜坡和坡度。在机械工程中,角度可以用来计算齿轮的尺寸和形状,从而确保齿轮能够顺利运转。

总之,角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它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和其他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角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

名字 物理补给箱 玩转物理 物理知识 生活中的物理 physic~~`奥秘

几个容易操作的小实验

神奇的牙签

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著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著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

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

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著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著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

1条

流程:

1、 把手帕盖住杯口,用

绑紧。

2、 2、 让水冲在手帕上。

3、 3、 水流进杯子

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5、 说明:

6、 1、 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7、 2、 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8、 延伸:

9、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操作:

1. 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 用垫板盖好杯口。

3. 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

4. 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5. 扶著垫板的手轻轻放开,垫板不会掉下来。

讲解: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创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

1. 这样吹气时,

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蜡烛抽水机

思考:你知道抽水机是怎样将水抽出来的吗?

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

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

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5、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

讲解: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注意: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时注意安全,小心烧手

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这些选择一两个就行了

以及一些发明家的传记

安培的故事

大家熟悉的电流强度单位–安培,是为了纪念在 1775 年 1 月 22 日出生于法国里昂的物理学家安德烈·玛丽·安培 (Andre M. Ampere) 而命名的。

安培家境富裕,他父亲因深受鲁索教育理论的影响,特别为他设立一个

丰富的私人图书馆,所以他从小就博览群书。这些书不但让他体会到生命崇高的一面,更激发起他对自然科学、数学和哲学的兴趣。安培是个数学天才,年纪小小已学会数学的基本知识和

;12 岁就开始学习微积分;18 岁时已能重复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中的某些计算。1799年他在里昂担任数学教师,并开始有系统地研究数学,后来更写了概率论的论文。

安培智慧非凡,善于运用数学进行

,他的学术地位也因而不断提高。他被聘为多个学院的物理和数学分析教授,更被邀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36年安培在法国马赛逝世,享年 61 岁。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学习和研究问题时,思想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简直达到了那种忘我的痴迷程度。

怀表变卵石

安培思考科学问题专心致志,据说有一次,安培正慢慢地向他任教的学校走去,边走边思索着一个电学问题。经过塞纳河的时候,他随手拣起一块鹅卵石装进口袋。过一会儿,又从口袋里掏出来扔到河里。到学校后,他走进教室,习惯地掏怀表看时间,拿出来的却是一块鹅卵石。原来,怀表已被扔进了塞纳河。

马车车厢做“黑板”

还有一次,安培在街上行走,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突然,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那“黑板”原来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安培先生不在家”

为了专心研究问题,怕别人来打扰他,安培就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了一张“安培先生不在家”的字条。这样,来找他的人看到字条后就不会再敲门打扰他。有一天,他在家中思考一个问题,

,便走出家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他在马路上走着走着,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转回身向家走去。他一边走一边还在

地思考着问题。当他返回自己的家门口时,抬头看见门上贴着“安培先生不在家”的那张字条,

地说:“噢!安培先生不在家,那我回去吧!”说完,回头走了。

“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将他的研究综合在《

现象的数学理论》一书中,成为电磁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论著。

称赞安培的工作是“科学上最光辉的成就之一,还把安培誉为“电学中的牛顿”。

安培还是发展测电技术的第一人,他用自动转动的磁针制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以后经过改进称电流计。

安培对电磁学的发展可说是功不可没。他不但创造了「电流」这个名词,又将正电流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1820 年他根据奥斯特的发现的「电流的

效应」,进行了很多有关电流和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得出几个重要的结果:(一)两个距离相近、强度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对另一电流产生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二)在弯曲导线上的电流可被看成由许多小段的电流组成,它的作用就等于这些小段电流的矢量和;(三)当载流导线的长度和作用距离同时增加相同的倍数时,作用力将保持不变。经过一番定量的分析之后,他终于在 1822 年发现了安培定律,并在 1826 年推出两电流之间的作用力的公式。安培在电磁学上杰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对他万分敬佩。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时期从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却能以独特的、透彻的分析,论述带电导线的磁效应,因此我们称他是

的先创者,他是

本文来自作者[寄芙]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bujiaoyu.com/xibu/3085.html

(32)
寄芙的头像寄芙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寄芙的头像
    寄芙 2025年09月21日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寄芙”

  • 寄芙
    寄芙 2025年09月21日

    本文概览: 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光现象手抄报,欢迎阅读!   一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自然光源是指自...

  • 寄芙
    用户092103 2025年09月21日

    文章不错《物理光现象手抄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