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和成就有多高?

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和成就有多高?成就是否真的比肩爱因斯坦?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和成就有多高?成就是否真的比肩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杨振宁的物理学地位非常高,但是比肩爱因斯坦我个人不敢苟同,在《自然》杂志上曾经给世界上一百位科学家排名,爱因斯坦处于前三位,而杨振宁处于十四名,并且也是唯一的一位在世科学家。

虽然这是国外的排序,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杨振宁的很多理论其实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才会接触到,因为杨振宁所研究的理论比较高级,所以我们在初高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不会接触到杨振宁的相关理论。而目前来说爱因斯坦以及牛顿这些科学巨匠,才是物理届地位最高的人物。因为他们是开拓者,开拓了物理力学以及量子力学,二十世纪前半叶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被称为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的地位可见一斑。?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拿到诺奖。而公认的杨振宁最伟大的科学成果却不是这个,而是和科学家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

而现在的粒子物理标准就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杨振宁的地位也非常高。但是比肩爱因斯坦来说还相差甚远,这其中也有历史因素,因为爱因斯坦独特的历史环境,并且爱因斯坦的理论应用也要超过杨振宁先生。

而很多人误会就是因为一张物理学家的合照,因为杨振宁站在最中间,很多人都觉得杨老的地位最高,其实是因为这张照片是杨振宁先生的生日合照,导致了很多人的误会。

如果只论学术成就,杨振宁跟李政道谁更厉害?

杨振宁是二战以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大家也许会觉得很诧异,但事实上就是如此!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跟普通大众保持距离,假如我们对科学的保持不明觉厉、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并不影响我们踏踏实实过完一生,但如果你知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你对他们的态度也许就会180度大转弯!

尤其是杨振宁,因为闯入大家视线、关于杨振宁的新闻,都是各方带有私有观点,如何从一个正面的态度去理解杨振宁的成就,其实很简单,罗列下他的学术成就就可以了!

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只是排到他学术成就的第三位

宇称不守恒说的是弱力中不对称的现象,早先科学界对于对称的信仰是不可动摇的,而诺特定律则从数学层面证明了这个对称犹如犹如能量守恒一样可靠,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发现弱力不守恒现象时科学界普遍对这两位年轻人的研究持不信任的态度,一直到吴建雄以钴60原子核的衰变验证了宇称不守恒定律,这才在科学界炸开了锅!

从1956年杨李二人发现宇称不守恒到1957年十月获得诺贝尔奖,只有短短12个月,这在诺贝尔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这个发现对于科学界的意义!在所有对称中,仅仅只有弱力的那么一点点不对称,造就了宇宙这万物世界,就像微波背景辐射中几乎就是均匀的,但就是这万分之一的不均匀性,成就恒星与星系的诞生,这个意义特别重大!

我们聊完了宇称不守恒,下面继续说说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方程,因为在杨振宁的成就中,最伟大的成就要数杨米尔斯方程,随后则是杨巴克斯方程,然后才是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两个方程又是咋回事?为什么更伟大的成就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方程

最早杨振宁在导师泰勒门下攻读博士的毕业论文中就有规范场论的方向,他抛开了泰勒给他制定的论文方向,自行选择了四个目标:

伊辛模型

Bethe 假设

规范场

核反应中的角分布

四个方向中三个都被卡死,杨振宁以最后一篇《核反应中角分布》在泰勒门下毕了业,虽然杨振宁毕业了,但毕业论文时定的那几个方向却并没完,杨振宁毕业后一年与李政道一起完成了将二维伊辛模型拓展为三维,继而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最终功力最深的昂萨格以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规范场就是杨米尔斯理论就是一种基于SU(N)群的规范场论。1954年杨振宁和罗伯特·米尔斯创立了杨米尔斯理论,将原本可交换群的规范理论拓展到不可交换群,以解释强相互作用,不过却受到的泡利的质疑,因为杨米尔斯理论中量子必须质量为零以维持规范不变性,而在当时,质量为零的粒子并没有发现。杨米尔斯理论无法解释为何b量子点质量问题,因此论文并未受到重视,连杨振宁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理论有啥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界开始用对称性破缺机制,杨米尔斯理论成为了从零质量粒子中获得质量的粒子解释的重要工具,而杨米尔斯理论的重要性才刚刚开始!

1967年温伯格和格拉肖在引入规范对称的自发破缺,将电弱统一理论建立在了杨-米尔斯场论,引入希格斯机制,提出了具有U(1) ×SU(2)规范对称性的电弱理论。

1972年弗里兹希和盖尔曼提出了具有SU(3)规范对称性的杨-米尔斯理论, 建立了量子色动力学。

至此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两大支柱:电磁力和弱力的电弱理论和描述强力的量子色动力学建立,简单的说杨米尔斯理论是现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

Bethe 假设则是后来著名的杨-巴克斯方程,它起源于一个统计力学问题,要与是与一个四价顶角相联系的一个R矩阵与晶格的行与行转移矩阵对易,杨振宁在60年代用Bethe Ansatz方法求解带有d函数相互作用的一维量子N体问题和各向异性海森堡自旋链,提出了杨-巴克斯特关系。

从杨米尔斯理论和杨巴克斯方程的研究中,先后有7个诺贝尔奖出自杨米尔斯理论的研究,还有6个研究杨米尔斯理论和杨巴克斯方程而获得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994年杨振宁被授予鲍尔奖时的颁奖词在现在看来仍然有些肉麻“这项工作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不过这个评价并非言过其实,因为杨振宁和牛顿爱因斯坦一样,其影响将是巨大而又深远的!

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远不止此,以上只是他最著名几个成就作为案例来说明下杨振宁在科学界的地位,当然我们不了解也没关系,这和咱日常生活大都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一旦我们了解了,很明显将对我们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您将认识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科学世界!

杨振宁是目前顶级的科学家,那他到底有什么伟大成就...

我觉得肯定是杨振宁比较厉害,杨振宁先生是目前世界上最厉害的科学物理学家,没有之一,他就是现在最厉害的物理学家,而李政道和杨振宁我觉得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杨振宁要比李政道厉害了太多了。

杨振宁可以说是我国的一个骄傲,他现在回到中国,为我国的科学进步有巨大的贡献。从学术研究上来看,当时李政道和杨振宁都是通过宇宙不守恒获得的诺贝尔奖,这是李政道学术上的终点,但只是杨振宁学术上的起点,所以说从这一点来看杨振林就比李政道厉害太多了。

可能我们中国人对杨振宁并不是很了解,但他在外国,在世界物理界,他现在的成就还有地位,其实和爱因斯坦已经差不多了,当时他和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全国华人都为之骄傲,但是他俩的关系也并不是很好,最后他两个甚至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但是我觉得杨振宁在成就方面是要比李政道厉害很多的,因为现在他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物理学家,这是公认的。

并且就是在世界排名看来,他的排名也是要在李政道之前的,虽然他们都是一些华裔,但是他们骨子里流的血和汗都是属于中国人的,他们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杨振宁先生现在回到我们祖国,为我们祖国的物理世叶一直贡献着,可以说他来到中国,使我们中国的物理进步快了将近几十年,因为物理是推动科技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科学,当时美国人给他开出各种要求,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来到选择了中国,支持中国物理教育事业。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非常棒的人。

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成功实现了4分之3的统一。也就是说整个物理界针对统一场论的研究,只有杨振宁实现了这个目标,他和爱因斯坦有着同样的创举,一个人就完成了超过一半的贡献。他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全世界第三位具有全面物理知识才能的顶尖人才。1954年提出的杨-米尔斯定律。1956年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1967年的杨-巴克斯特方程。

作为一个能够在科学界比肩爱因斯坦的人。杨振宁究竟有多牛?这是一张全球物理研究领域顶尖科学家的合影,而站在C位的就是杨振宁。那么他凭什么站在C位?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张进行分析,这是一张1927年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的所有人都是当时科学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而坐在C位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科学界的巨擘,爱因斯坦,物理界在上世纪初爆发了三次巨大的概念革命,他一个人就完成了两次半,由此被誉为科学界的"巨人"。

那么说到这里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杨振宁都有哪些贡献?凭什么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站在C位的中国科学家?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在科学界的地位是泰斗级,他让全人类对整个宇宙的构造有了一个宏观的全面认知。20世纪初,物理学有三大概念上的革命,分别是1905年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还有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以及1924年-1926年之间提出的量子力学。

这三大概念革命里,其中有两个半都是爱因斯坦贡献的。他为人类整个物理学砌了一堵永不坍塌的城墙,所以说他的贡献非常大。而这些贡献对未来人类日常生活影响深远。

比如,通过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研究,人类相继发展出量子计算机以及半导体技术,也正是量子通信领域和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才有了今天人们对于手机和网络通信的需求与应用,并且更新换代和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

换句话说,这三大革命不只是重大的学术突破,对人类未来日常生活的改变和发展非常关键。随着三大概念革命被突破,到了20世纪中叶,整个物理学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统一场论的方向。

统一场论是人类科学家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来的研究方向,爱因斯坦耗尽了后半生最终都没有实现这个目标,时至今日彻底统一场论,依旧是物理界有待解决的科研难题。谁能够完成场论的统一,谁就能够问鼎诺贝尔奖并成为科学界的巨人。

而爱因斯坦始终无法完成的这项顶尖物理研究,已经被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成功实现了4分之3的统一。也就是说整个物理界针对统一场论的研究,只有杨振宁实现了这个目标,他和爱因斯坦有着同样的创举,一个人就完成了超过一半的贡献。

这下你们应该知道,杨振宁凭什么站在C位了吧?因为他的成就已经足以支持他站在这个位置。他实现了爱因斯坦毕生都没有实现的目标。他也是在世的最牛的巨擘级科学家,没有之一。他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全世界第三位具有全面物理知识才能的顶尖人才。

杨振宁对科学的贡献都有哪些,是什么样的贡献将杨振宁捧上科学界C位的王座?最后再分析要想在全球所有顶尖科学家之中脱颖而出,站在这个属于科学家们奋斗的终极目标,究竟有多难。

杨振宁对科学界最大的贡献共分为三种,每一种都是科学界顶尖的成就。

第一种,1954年提出的杨-米尔斯定律。

第二种:1956年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第三种:1967年的杨-巴克斯特方程。

杨振宁在1957年凭借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声大噪,但是他对基础物理研究贡献最大的却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因为他的这一项理论,不仅让他斩获了至高的荣誉,还间接造就了七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他日后站在C位的有力支撑。对于这些物理领域内的知识一窍不通的人,看到这里脑子肯定是一片空白。

这些东西让人听起来就特别懵,这些都是什么玩意。根本就听不懂。听不懂就对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杨振宁提出的这些理论和方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突破和影响。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已知的力一共有四种:分别是引力、电磁作用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

爱因斯坦曾经为了统一引力和电磁力,花费了大半辈子都没有成功,而杨振宁凭借着自己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除了引力无法实现统一之外,其他三种力已经可以做到完全统一。他做到了爱因斯坦无法做到的事情。

这就是杨振宁在全世界高能物理领域的伟大之处。时至今日科学界一直都流传一句话,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所有获得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几乎都是踩着杨振宁的肩膀摘得的荣誉。

杨振宁也由此被称为比肩爱因斯坦的巨人。从中可以看出,杨振宁一直致力于在基础物理领域进行突破。从20世纪初人类科学家就已经想过,能不能通过一套理论就可以解释所有宇宙中的物理现象。

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提到过,就是统一场论的研究。这是全世界包括爱因斯坦、费米、杨振宁、温伯格和玻尔在内的所有物理学家们的终极梦想。电磁力、强作用力以及弱作用力就是根据杨振宁的杨-米尔斯定律从而实现了完全统一。经过统一之后的电磁力和强、弱作用力,最后经过杨-米尔斯定律验证成功的。

也就是说,这已知的四种力,除了引力还无法实现统一之外,其余三种力都已经通过从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定律实现了验证和统一。之前提到过了,爱因斯坦耗尽毕生心血在下半生倾力研究都无法实现这四种力的统一。从中就能看出,杨振宁的这一项科研成果对物理领域乃至整个科学界究竟有多大的贡献,说他比肩爱因斯坦也毫不为过,因为这是实至名归。

人类物理研究领域,一共有七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都是从杨振宁提出的理论中获得的。他们通过从杨振宁理论中找到了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摘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至高荣誉。全世界研究标准理论而获奖的科学家共有几十个,除了7位科学家从杨-米尔斯定律中斩获诺贝尔奖,另外还有6个科学家通过研究杨-巴克斯特方程获得了菲尔兹奖。

可想而知,杨振宁带动了爱因斯坦之后近代以来物理领域内的科学大爆发。如果你认为杨振宁只有这些成就,那你就错了。杨振宁除了以上这些荣誉之外,还有13项贡献巨大的科研成果,每一项都堪比诺奖级别。这十三项又被细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统计力学四项,粒子物理领域四项,凝聚态物理领域两项以及场论三项。

这么说吧,他为整个物理界科学界所做出的贡献,除了爱因斯坦以及费米等屈指可数的科学家之外,无人能比。很多人认为要成为科学界的巨人,只要斩获诺贝尔奖就可以了,那你就错了。想成为科学界的巨人,可不单单是凭借一项突破或者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就能够成功的。

在成为巨人的道路上,获得诺贝尔奖只相当于获得了一张门票,想最终成为巨人,还要看个人的成就、影响力以及对未来科学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推进作用和贡献。这些苛刻的条件阻拦了很多科学家,但是杨振宁做到了,首先是创立三大理论,其次是验证出13项重大科研成果,最后为全世界高能物理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顶尖科学家。

恰恰就是这么牛的巨人,在生活中却遭到了众多的非议,有人说他老牛吃嫩草,82岁娶了28岁孙女辈的翁帆,至死没有获得父亲的原谅。还有人说他留在美国是为了利益,老了回国则是为了享受。

那么杨振宁为何不与钱学森一样选择回国效力呢?

其实很简单,他留在美国就是为了搞物理研究。毕竟当时国家初立,百废待兴,国内根本没有任何条件能够支持杨振宁进行基础物理研究。如果他当时选择回国,那么这些至高的荣誉和成就他永远无法得到。自从杨振宁回国以来不仅坚持在清华大学教学,甚至还将在美国卖掉房子所得的一百万美元全部捐给了清华大学,用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并在之后的数十年里为各大院校相继组织、成立了高端物理研究所和高等研究中心。比如:1986年杨振宁与南开大学合作,推动了南开大学物理研究所的建立。1997年杨振宁又与清华大学共同敲定了高等研究中心的发展计划。用来吸引国内以及全球顶尖学者从事前沿物理研究,以此推动中国高能物理领域的高速发展。之后又邀请了姚期智院士进入该中心主持工作。

可以说,在杨振宁回国之后的数十年之间,他凭借自身影响力,为科学持续做贡献的同时,也一直在为中国高能物理和基础物理领域的建设默默付出。而这些付出因为没有被大规模公示于大众,导致他一直遭受非议。最后要说的就是,我们有些人应该停止任何对杨振宁的非议,因为他对中国的贡献真的很大。

本文来自作者[忆灵三岁啦]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bujiaoyu.com/xibu/3297.html

(54)
忆灵三岁啦的头像忆灵三岁啦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忆灵三岁啦的头像
    忆灵三岁啦 2025年09月21日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忆灵三岁啦”

  • 忆灵三岁啦
    忆灵三岁啦 2025年09月21日

    本文概览: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和成就有多高?成就是否真的比肩爱因斯坦?各位网友们大家好,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和成就有多高?成就是否真的比肩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杨振宁的物理学地位非常高,...

  • 忆灵三岁啦
    用户092110 2025年09月21日

    文章不错《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和成就有多高?》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