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弦音变得十分舒缓,仿佛从严冬流向阳春。
2、声声三弦一声紧似一声,如高山流水叮咚作响。
3、委婉清丽的乐曲犹如点点雨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4、他像捶一根过于绷紧的弹棉筋,发出一连串单调而沉闷的声音。
5、悠扬的二胡声和着明月,伴着微风在寂静的夜空画出了一条空灵的弧线。
6、悠长的二胡声。哀怨,苍凉,丝丝缕缕。欲断又连。如轻云无定地飘浮。
7、乐声在一节低回的慢板之后,忽又拔高教度,以尖利如锥的锐音直刺江天。
8、在她的手指下,旋律呜唱出它最诱人的甜蜜。装饰音羞怯、温柔地依附在指节的周围。
9、好久没有听到二胡低沉嘶哑的声音了,昨天晚上在小区的健身场上我听到了这久违的琴弦声。
10、时时有高古的、典雅的南曲旋律,像绵薄的夏云,一朵朵,一朵朵,悠悠地向着黄昏的蓝空,飘流。
11、口弦声忽而铁骑铮铮。忽而比落花还轻,如抽出长长的丝棉,又如珠子似地明明亮亮。流水似地悠悠清清。
12、琴峰忽然一转,如一股强劲的风吹进湖面,湖水泛起了涟漪。男子的二胡声也变得激昂起来:如同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般,即使再困苦也要坚持下来。
13、这把二胡,老掉牙了。琴把熏得发黑,琴筒开裂,用麻线扎着;那支马尾弓,又细又软,好像一用力就会断掉。拉起来,声音像锯木头一样难听,真如哭伤了的喉咙。
14、胡弦在,人在,奋进的精神在。上苍是不公平的,但是公正的,虽然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可以用心来体会音乐的魅力。二胡声的美丽,在这难忘的一夜,在这首名曲《二泉映月》诞生的一夜。
10首最好听的二胡名曲
引子(1~2小节)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中。乔建中先生认为:“对阿炳来说,这一声长叹不是偶然发出来的,应该说他一生受尽了苦难在57岁时有这样一个机会发出来这样一种叹息。”“这是引子,就这么一句。但是这个引子我觉得它是所有我们听到的民间音乐作品里边,应该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
第一段
乐曲进入第一段(3~22小节),这一段有两个主题部分,其中3~10小节为主题的第一部分(a),11~22小节为主题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它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
第二段(23~52小节)是主题的第一变奏,其中23~26小节“a1”,由一个乐句组成,27~52小节为“b1”,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三段
第三段(53~96小节)是主题的第二变奏,其中53~64小节为“a2”,由两个乐句组成,65~96小节为“b2”,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四段
第四段(97~122小节)是主题的第三变奏,其中97~104小节为“a3”,由一个乐句组成,105~122小节为“b3”,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五段
第五段(123~154小节)是主题的第四变奏,其中123小节为“a4”,由一个乐句组成,131~154小节为“b4”,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六段
第六段(155~174小节)是主题的第五变奏,其中155~162小节为“a5”,由一个乐句组成,162~174小节为“b5”,由两个乐句组成。通过曲调的反复变奏、音区的强烈对比和力度的大幅度变化,在第五段形成了乐曲的高潮。
尾声
最后一段由扬到抑,音调婉转下行,进入低音区,到了尾声部分(175~176小节),它与“b5”第二乐句紧密相连,174小节为“b5”的隐匿终止,同时进入尾声至176小节,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创,也由他亲自演奏。阿炳的演奏技艺是他二胡艺术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民间音乐修养广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1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2
《赛马》
《赛马》是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系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中的新作品。乐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得惟妙惟肖。音乐在群马的嘶鸣声中展开,旋律粗犷奔放。由远到近清脆而富有弹性的跳弓,强弱分明的颤音,描绘了蒙古族牧民欢庆赛马盛况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运用,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
3
《葬花吟》
《葬花吟》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4
《光明行》
器乐曲《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
5
《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6
《草原之夜》
7
《良宵》
《良宵》,原名《除夜小唱》,是刘天华于1928年除夕即兴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音乐生涯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乐曲。全曲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生动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
8
《江南春色》
江南春色,由朱昌耀本人作曲。乐曲主要将苏州民谣“大九连环”的曲子展开而构成。
9
《听松》
《听松》,又名《听宋》,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内容似乎是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堪称音乐珍品。
10
《蜀乡小曲二胡》
本文来自作者[悦琳花]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bujiaoyu.com/xibu/569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悦琳花”
本文概览:1、弦音变得十分舒缓,仿佛从严冬流向阳春。 2、声声三弦一声紧似一声,如高山流水叮咚作响。 3、委婉清丽的乐曲犹如点点雨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4、他像捶一根过于绷紧的弹棉筋,...
文章不错《描写二胡声音的句子14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