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花键这种民间运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踢花键是我国民间传统运动,有上千年的历史,需要用下肢做接、落、跳、绕、踢等多种动作来完成。其中山东青州的花键以花样繁多闻名,早在2011年就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丢沙包是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毽子,是中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
2011年5月23日,苗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青州市申报的“花毽”入选,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花毽”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花毽的诞生
毽球从中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在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1984年,原国家体委将毽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组织了全国毽球邀请赛。在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倡导下,毽球运动在北京、湖北、山东、广东、上海、陕西、河南、山西及东北各省广泛开展,各地相继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毽球比赛,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加到了这项活动之中,充分显示了毽球运动的强大生命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花毽
文化遗产也称为文化资产,是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文化的保持价值。每个民族以及城市都有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遗产。河南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在哪里有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下面的河南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大运河
大运河河南段遗产点包括洛阳市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等7项。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以通济渠、永济渠为“人”字状两大撇捺延伸,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公里,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014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河南第四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1、花木兰传说(虞城县)
2、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
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
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
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遂平县)
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
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
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邵原镇)
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
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
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
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
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
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
民间美术(9项)
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
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
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
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
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
6、虢州石砚(灵宝市)
7、秦氏绢艺(滑县)
8、方城石猴(方城县)
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
民间音乐(13项)
1、板头曲(南阳市)
2、中州筝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3、筹音乐(许昌市)
4、司马懿得胜鼓(温县)
5、超化吹歌(新密市)
6、唢呐(沁阳市)
7、大铜器(西平县、遂平县、郏县)
8、河南盘鼓武陟县、开封县)
9、官会响锣(项城市)
10、轧琴(舞钢市)
11、信阳民歌(信阳市)
12、郑王词曲(沁阳市)
13、西坪民歌(西峡县)
民间舞蹈(13项)
1、火龙舞(孟州市)
2、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
3、高抬火轿(沁阳市)
4、齐天圣鼓(灵宝市)
5、回民秧歌(项城市)
6、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
7、跑帷子(汤阴县)
8、花挑舞(固始县)
9、艾庄铜器舞(许昌县)
10、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
11、麒麟舞(兰考县、睢县)
12、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
13、双人旱船舞(临颖县)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本文来自作者[稳坐江山]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bujiaoyu.com/xibu/589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稳坐江山”
本文概览:踢花键这种民间运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踢花键是我国民间传统运动,有上千年的历史,需要用下肢做接、落、跳、绕、踢等多种动作来完成。其中山东青州的花键以花样繁多闻名,早在2011...
文章不错《以下哪种民间运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