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活知识点

百度文库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八年级 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共享文档 2018-12-19 1页

八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志者学习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 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 颜 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 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4.其他水生动物 甲壳动物:虾、蟹等

 其他水生动物:海豚、龟等

 水域环境是水生动物的乐园

 5.水域环境的保护 污染物、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破坏水域环境

 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陆生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 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发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

 (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靠近身体前端有一节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指环状,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刚毛:协助运动;

 (5)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3、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对家兔维持体温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2)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3)血液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4)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5)生殖:胎生(有胎盘)、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例如:蝙蝠、鸭嘴兽、袋鼠鲸、虎、黑猩猩等

 三 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类

 1)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两翼和尾部生有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2)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3)有的骨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充满空气,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

 (4)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喙无齿,直肠短,不储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5)心肌发达,血液循环快,血液输送氧、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6)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保证家鸽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鸟类的主要特征: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2.昆虫 1)观察昆虫的翅辨认昆虫

 2)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

 孵化 5次蜕皮

 受精卵 跳蝻(幼虫,没有翅,不能飞,能跳跃,形态与 成虫(能飞)

 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

 殖器官不成熟,也叫若虫)

 不完全变态:卵 若虫 成虫

 3)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有运动器官-足和翅

 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四.水陆两栖的动物

 两栖动物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2)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

 2)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

 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

 一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骨 关节面(有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骨骼 骨连接(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 关节囊

 2.运动系统的组成 关节腔

 骨骼肌 肌腹:由肌肉组织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

 肌键:位于骨骼肌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属于结缔组织.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

 3.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既牢固又灵活

 关节面 关节头 覆盖有一层软骨(减少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牢固地联系相邻两骨;内外有韧带,加固连结;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使运动灵活自如

 4.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动作产生的意义: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概念

 先天性行为 实例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动物行为分为 概念

 学习行为 实例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

 实例:蜜蜂采蜜、蚂蚁作巢、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2)、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实例: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3.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探究动物的绕到取食

 三、 社会行为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一系列行为.

 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

 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举例 白蚁群体(无等级制度: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狒狒群体(有等级制度:?首领?雄狒狒、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幼狒狒)

 4.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探究蚂蚁的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概念

 动物食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维持着生态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

 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也可被重新利用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有益:传粉、传播种子,扩大分布范围

 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

 二、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查活动:调查目的、材料用具、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食用、药用、观赏用等

 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最理想的?乳房生物反应器?及开发前景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

 仿生的概念

 动物与仿生 仿生的例子:雷达、飞机、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菌落的大小

 观察菌落 菌落的形态 区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菌落的颜色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 接种

 恒温培养

 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

 完成实验过程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二、 细菌

 1.细菌的发现: 17世纪后叶,列文 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菌

 19世纪中叶,巴斯德研究细菌,说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德

 大小:个体微小,高倍镜或电镜下可见

 形态:单细胞,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形态和结构 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构成,无成形的细胞核;鞭毛、荚膜、芽孢

 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型,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方式

 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遇到不良环境,可形成休眠体芽孢,速度很快.

 三、真菌

 多细胞个体:蘑菇:食用或者药用

 1.各种各样的真菌 霉菌:青霉和曲霉的观察比较

 单细胞个体:酵母菌:酿酒、做面包等

 2.主要特征: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3.真菌的繁殖:孢子繁殖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着参与物质循环

 细菌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

 真菌引起人或动物患病:足癣

 2、引起动物或人患病 真菌引起植物患病,小麦叶锈病

 生产应用:以菌治虫

 共生的概念

 3、与动物共生 真菌与藻类植物共生形成地衣

 共生举例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

 肠道内细菌与动物(包括人)共生

 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发酵现象

 发酵原理

 1.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发酵技术的应用及其产品

 甜酒的制作

 分析食品腐败的原因

 2.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食品保存的原理

 分析并归纳食品保存的方法

 抗生素的概念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3.细菌、真菌与疾病的防治 转基因技术与胰岛素

 4.细菌与真菌与环境的保护:污水处理厂

人教版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生物分类法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藻类植物:水绵

 ?无种子(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葫芦藓

 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肾蕨

 裸子植物:油松

 有种子(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玉米(单子叶植物)、向日葵(双子叶植物)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蜜蜂、蜘蛛、蜈蚣、虾、螃蟹

 无脊柱(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虫、海葵

 软体动物:河蚌、田螺

 动物的分类 鱼类:鲫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

 有脊柱(脊椎动物) 爬行类:壁虎、蜥蜴、龟、鳖、鳄鱼

 鸟类:家鸽

 哺乳类:家兔、猫、虎

 二 、从种到界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依据

 生物的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马: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桃: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世界已知的种类很多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已知的种类很多

 二、理解生物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 种间生物基因多样性

 种内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成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类型: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

 三、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每种具有独特基因库的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是相联系的.生物数量的减少,将导致基因资源损失,并且必然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将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全世界17世纪以来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的速度惊人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我国特有的部分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生物的栖息地的破还(最终要的原因)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类的偷猎和捕杀野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概念

 是天然的基因库

 建立自然保护区 意义 天然实验室

 活得自然博物管

 实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颁布和完善法律和法规

?

八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作为 八年级 的学生,做好生物知识点的学习,会让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一

 一、生物圈

 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二、栖息地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环境称为栖息地。

 2.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3.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二

 一、植物 体的结构层次

 1.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单位,叫做器官 。

 2.绿色开花植物是最高等的 植物类 群,其植物体由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根、茎、叶称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称为生殖器官。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四个层次。

 2.动物体各个系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三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篇四

 被子植物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

 9、传粉和受精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看了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的人还看:

1.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归纳

2.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3.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4.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6.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很多同学都会需要整理自己家所学的知识,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我整理了一些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生物常考知识点总结

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作用条件下,形成简单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原始地球条件: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9.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0.生物进化的历程:

(1)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八年级生物重要知识点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篱笆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感染)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以上就是一些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作者[怀萱]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bujiaoyu.com/xibu/7439.html

(17)
怀萱的头像怀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怀萱的头像
    怀萱 2025年09月30日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怀萱”

  • 怀萱
    怀萱 2025年09月30日

    本文概览:百度文库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八年级 知识点八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共享文档 2018-12-19 1页八年级生物细胞的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怀萱
    用户093009 2025年09月30日

    文章不错《细胞的生活知识点》内容很有帮助